为什么从楼市转向私募?
风险测试问卷能够帮助投资者朋友准确的对自我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理念,投资性格等进行专业的自我认知测试是投资朋友进行投资理财之前重要的准备工作。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从而控制风险,安全投资,构建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轻松的获取财富,享受生活,分享中国经济成长!因此,请认真回答以下问题。
风险测试问卷能够帮助投资者朋友准确的对自我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理念,投资性格等进行专业的自我认知测试是投资朋友进行投资理财之前重要的准备工作。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从而控制风险,安全投资,构建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轻松的获取财富,享受生活,分享中国经济成长!因此,请认真回答以下问题。
3月9日,中基协发布2018年第2期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及私募基金产品备案月报,管理规模达12.01万亿,私募基金正式进入12万亿时代,这也显示出了当下市场和投资者对私募基金的高度认可。
有私募机构表示,在近期发行的私募基金中,有不少认购者是从楼市撤下来的投资者。经过近半年来楼市调控政策的狂轰滥炸,高净值人士普遍将私募基金视为非常合适的替代选择。
为什么从楼市转向私募?
过去很多年里,中国家庭的财富增值高度依赖房地产。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家庭的总资产中,房地产的占比长期徘徊在70%左右,这比美国的两倍还多。”
这至少在两个方面显示中国家庭财富的脆弱性:
资产配置太单一,经不起风险动荡;
房地产价值不容易变现,中国家庭财富“容易被钢筋水泥凝固”。
然而,如今在国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新房限售。
不久前,中信银行开始对住房抵押贷款下手了,目前已暂停北京地区200万元以上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
随着美联储继续加息,央行很可能跟随加息,之后存量房贷也会受到影响。增量房贷将更少更贵,所以一贷难求会愈演愈烈。不排除在央行和银监会的指导排查下, 越来越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暂停房抵贷,那样整个房地产市场就会大量失去流动性。
此外,在两会中,政府更是再次强调要推进房地产税立法。这就是彻底锁死流动性的手段,限售之后炒房成本大增,不确定性更大。
在这样的环境趋势下,最终炒房团必然将彻底退场,房子就留下了居住属性。
可是,如果不投资房地产,还有什么值得投资的“稳定选择”呢?
确实,股票、期货、贵金属等等大类投资品,都不是“稳定选择”,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行情突然好上一两年,然后沉寂很长时间。
其实,很多年前,欧美国家的家庭投资也是被房地产主导,现今,则是私募基金持续兴起,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成为主流。
比如,美国家庭的资产结构中,保险、另类资产(比如不良资产投资)、金融衍生品往往成为“完善多元资产结构的侧翼”,而私募基金则成为美国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最大的养老基金——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其投资回报水平长期处于全美领先水平,而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的资产配置当中,私募基金是绝对的主角。
美国第二大养老基金——加州教师退休基金,其投资回报率是美国养老基金中最高的,同时也是配置私募基金比例最高的。
加州的养老基金是加州居民的重要财富来源,其投资回报又主要源于私募基金,换句话说,是私募基金创造的绝对投资回报,使加州居民过上了最富裕的生活。
私募基金主要投资于绝对回报、实物资产、私人股权等资产类别,只有采取积极型投资,才能获得有吸引力的风险调整后回报。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私募基金,其资金来源中,四分之一以上是养老基金。
看好中国私募市场潜力 全球资管巨头纷纷“杀到”中国
面对越来越红火的私募基金市场,在国家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外资资管正在跑步进入中国市场。
近期,安中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成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PFM),同时,外资私募惠理投资、富敦投资分别发行并备案了首只投资A股市场的基金。
目前,已经有富达、瑞银、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顺纵横、路博迈、安本、贝莱德、施罗德、安中等11家全球知名的外资机构先后拿到PFM牌照,他们的母公司总部分布在亚洲、北美洲、欧洲等,分别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英国、瑞士、意大利、新加坡、香港等。
如果说2017年是外资私募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元年,那么2018年将是蓬勃发展的一年。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快,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也将越来越大。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前景可期,这些都是吸引全球资产管理公司进军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私募基金替代房地产成为高净值人群标配资产
目前,私募基金已经成为国内高净值人群的标准配置。这背后反映出中国富裕阶层的两大观念变化:
摆脱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寻求资产组合的多样化;
寻求新的、可靠的主流投资选项。
普通投资者因为本金少,可供选择的资产种类也是有限的,随之眼界、视野受到很大局限,导致普通投资者更倾向选择那些“公认最赚钱”的单一资产(比如房地产)。
但高净值人士因为本金多,可供选择的资产种类非常多,随之眼界和视野也更宽广,他们更倾向“精细化的资产配置”,并加大对新兴金融资产(比如私募基金)的配置比例。
高净值人士则头脑比较灵活,当一项资产出现新的风险因素后,他们会适当调低对这项资产的配置比例,寻求别的更稳妥的投资机会,比如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为何受国内高净值人群青睐 私募基金操作灵活
与公募基金十亿百亿的规模相比,规模较小的私募基金投资操作更为灵活,能及时跟进市场,根据市场变化趋势快进快出,投资策略众多。
除此之外,私募基金的门槛较高,只面向少数特定投资者进行募集,因此能够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投资服务产品,满足客户的特殊投资需求。
私募更规范更安全
公募将收益放在第一位,私募更重视风险,私募的监管比信托有过之而无不及。信托有“一法三规”,私募基金有“一法六规”,特别是新规实施后私募大洗牌,行业运作更规范,信息披露更公开,私募产品也更具安全性!
私募基金爆发的背后,不仅仅是资产配置方式的转变,更是经济发展的刚需。在这样的利好环境下,高净值人士也纷纷嗅到了难得的投资机遇。时代的变迁,经济的转型,资产配置的跨越,种种迹象和趋势表明,未来十年将会是私募基金投资的十年,与时间做朋友,收获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回报,还有那份执着而又年轻的财富梦想。